流量为王的时代,各大厂家激烈竞争,广告费也越来越高,投放的广告效果不明显也不稳定,广告费好像白花了。究竟还要不要做广告?
没有人喜欢看广告。
这是一种普遍的认知,但也是一个永久不衰的命题。
消费者有多讨厌广告?
中央电视台广告策略顾问、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叶茂中有一句话我特别认同。他说广告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惹人烦的讨厌鬼,不堪其扰、不胜其烦,具体是这么说的:
“谁会喜欢听一个人夸夸其谈,反复说着自己的儿子聪明、舅舅有钱、宠物可爱?”
深以为然。
既然没有人喜欢看广告,品牌主为什么还要做广告?
因为即便人们再讨厌广告、再不喜欢看广告,人的大脑也会潜移默化地记住广告中的信息。
管理学研究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请了一个知名度不高、不受大家喜欢,但知识丰富的专家,来当众传播一些自己的理念。
一开始,听的人对于他说的内容并不接受。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渐渐忘记了这些理念是谁说的,但却对这些道理和内容有所感悟,觉得引人深思,甚至开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践行起来,等到被提醒,这些话是一个不知名的专家提出的,人们又重新开始排斥这些内容。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发现很多广告就是利用这个效应来达到成功营销的效果,它们在各个渠道轮番轰炸或者用一些魔性广告词给你洗脑,一开始你知道这就是广告,内心很反感,但时间久了,你会忘记这是广告,而被广告的内容种草,真得去购买和体验。
睡眠者效应,会让我们逐渐忘记信息的来源,只记得信息内容本身。
别人给你安利某个产品好,当时你不相信,但过了几天后,你记不得谁向你安利的,就记得这个产品不错,觉得自己可以试试,这就是睡眠者效应。
你看到某品牌空调的广告,宣传的某功能好,最开始你可能嗤之以鼻,觉得是噱头,但久而久之,你在有需求时,首先想起的就是这个品牌有这个功能。而该品牌知名度又高,让你觉得有保障,自然而然会选择购买。
这就是品牌打广告带来的效应,打的就是熟悉感、安全感。
打广告的实际作用,就是当消费者产生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的品牌,从而促进购买,而不是你一做广告,就能有人来找你购买。
很多的人都存在着认识的误区,在同商家接触的过程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说:做广告就是为了促进销售!这错了吗?显然没错,但...这并不算是正确的,只能说一切以促进销售为中心的政策是对的。但如果单纯的依靠“广告”来提高销售提高业绩,确实是一个认识的误区。
商家在电视和杂志上做了大量的广告,然后就坐等电话,如果说电话量很少或者销量没有得到提升,就把主要责任怪罪到“广告”的头上,认为广告的效果没有达到,这显然是片面的理解。
做广告是一个潜移默化、持续的过程,而不是立竿见影、见好就收的效果,很多知名品牌都深谙此理,典型的代表——可口可乐。
在很多人看来,可口可乐几乎已经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品牌了,为什么它还要一如既往地花这么多钱继续打广告呢?
因为不继续做广告就会被人遗忘!即便它曾经多么知名,曾经家喻户晓的健力宝就是典型的例子。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