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随着短视频媒介的成熟,短视频平台也成为了广告主投放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在大量的、同质化的短视频广告背后,其实是一条已经相对成熟的产业链。本篇文章里,作者将这条短视频广告产业链上从业者的故事总结成文,不妨来看一下。
平均刷3条短视频,就会出现一条广告。
这些广告大多粗制乱造、演技浮夸,甚至利用美女打擦边球,引导下载软件、或者购买商品。
它们大多有剧情、甚至分享同样样貌的演员,你很难想象,其实只要800元,可以买到一条由导演、编剧、摄像团队定制的短视频。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巨大的用户规模,也让短视频平台成为了广告主投放的香饽饽。
这背后是一条流水线一般的视频拍摄产业链。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了一群短视频广告视频从业者,他们之中:
有的人是短视频导演,批量接拍来自全国各地短视频广告,年收入超过50万,在武汉买下一套房。
有的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编剧专业,最后却成为了一家短视频制作公司的编剧,每天最多时写15个脚本,大部分被留下的都是“土味视频”。
有的人是985大学管理学专业毕业,但找不到合适工作,最后转型成为一名短视频网红,穿梭在不同的短视频广告里扮演各种角色,只为了500元一条的拍摄费。
还有的人在短视频广告公司负责媒介工作,深谙各个平台的策略,通过钻研算法,将这些广告尽可能送到用户面前。
在这个产业链里,内容所耗费的成本最低,抄袭成了常态,流量是考核视频效果的唯一标准。
没有人在乎这条视频观看的人是谁,也没有人在乎这些广告最后会导致怎样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一、30秒的“土味视频广告”有多野?
“日息低至1.4元,最高能贷20万,最快5分钟到账”;
“在XXX工作了十年的前女友/前男友/表弟告诉我,低价点外卖的方式,只要XX元几乎免费吃外卖”;
“我们推出的1元买手机,这些不是模型机,不是华强北……点击下方链接,1元就能买手机”;
“现在孩子再也不找我要手机玩了,有了这套玩具,孩子可以……”;
“100块钱一罐茶叶?在我这里100块钱可以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