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刻苦、踏实、坚韧的象征,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二〇二一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牛年。历经二〇二〇年新冠疫情的磨砺,“牛转乾坤”的局面正在华夏大地“牛气冲天”地展开。全社会都在号召、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和干劲。
周熙淳,中国大地摄影协会深圳站副会长,知名青年摄影家,籍贯中国深圳。其不仅专注于内心的拍摄,更是左脑创新“摄影器材发明”,右脑创新“摄影艺术运用”。
我们称他为中国摄影界新锐派的“拓荒牛”一点也不为过。
其先后多次发表关于摄影艺术及拍摄理论的创新论文于《传播力研究》、《中国文艺家》、《大众文艺》、《参花》等中国重量级期刊杂志。
其更是热衷于摄影器材的科技发明工作,领导团队在摄影器材发明方面拥有多达六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一)周熙淳:“专注内心拍摄”的杰出新锐派摄影家
一提起中国的摄影师,很多人的脑海就会冒出王文澜、王福春、张照堂、吕楠等等一系列大师的名字。
其实,除了这些名耀中华的大师之外,多元的中国社会里还有许多默默的新锐派摄影玩家。他们,或许创新于摄影艺术;他们,或许创新于摄影器材;他们,或许既创新于摄影艺术又创新于摄影器材,还创新于摄影艺术的运用。
周熙淳属于后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相机已深深进入到中国寻常百姓家,摄影艺术已从当初的“墙头红杏春意闹”到如今“春暖花开一遍红”。
与老一辈摄影大师记录社会变迁的史诗级影像不同,现代的青年们关注的话题正在发生变化。除了记录社会和历史之外,他们开始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内心,以及更加广阔的外部世界。
周熙淳也不例外!
周熙淳认为,在摄影的世界里,美的东西可以是丑的,丑的东西也可以是美的,这一切都取决于那胸前挂着的第三只眼的视觉角度。
“我一般通过读书和看电影给我灵感,比如看到一个励志的故事,或者是有哲理的一段文字,我的脑子可能就已形成一个画面了,这个画面一开始是模糊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在我脑子里清晰起来,这时候我就画个草图,再配上文案,然后再进行实地拍摄。”
周熙淳表示,虽然在现阶段已获得些许成绩,但这并不是他的初衷。他不为获奖而摄影,他认为应该更多地通过参展的形式把自己觉得满意的作品分享给大家。
“参展对于摄影创作的发展和提高自己及优秀作品的传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让生动具体的摄影作品在更大的范围得到传播,才是摄影人最崇高的使命。”周熙淳说。
最后,周熙淳认为,“反复揣摩作品,其实是不断回归的过程。”
回归摄影术诞生之初的物性之美!
回归摄影作为独立艺术媒介的本体探索!
回归当时选择摄影的初心!回归作为个体的平和心绪!回归平淡的日常与生活!
而这,都源于他在自觉、不自觉中对未知、对“错误”的迷恋,并在不断探寻中达到了超越,找到了摄影的乐趣。